煎中藥飲片是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、溶解的過程。如果有效成分已經溶解釋放到藥液中后,再連續(xù)不斷地煎煮,反而令藥液中的非有效成分(樹脂、樹膠、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)不斷溶出,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壞,導致藥效降低。
一般來說用于治療熱病的清熱藥和治療四季外感風寒、風熱疾病的解表藥煎煮不宜過濃。宜用武火,時間宜短,煮沸時間為l0~20分鐘即可,并趁熱服用。
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滋補類中藥、質地堅實,有效成份不易煎出藥物(礦物類、貝殼類、甲殼類、骨類、化石類藥物)以及毒性較大的藥物如(炙川烏、炙附子等)應較長時間煎煮,利于有效成分溶出,降低或消除毒性。
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將飲片浸泡20-30分鐘,使藥材充分吸收水分。加水量多少受飲片的重量、質地等影響,一般用水量以高出藥面3-5cm為宜。
煎煮用火應遵循“先武后文”的原則,即在沸前宜用武火,使水很快沸騰;沸后用文火,保持微沸狀態(tài)。
一劑中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。每次煎出藥液100~200毫升之間,合并藥液。每劑藥的總煎出量500~600毫升,分2~3次服用。
總之,中藥不是越濃越好。藥液熬得濃或稀是根據藥性和疾病的不同而決定的。
|